
最美“微”力量
主讲教师 王栋
各位党员同志:
大家好!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《最美“微”力量》。
微,是微尘,是微星,是大千世界里微小平凡的个体;微,如我,如你,微不足道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“微”力量无处不在,它遍布于视界,穿梭在内心,能够在渺小中与巨大抗衡。自古以来,就有“管中窥豹”、“一花一世界,一沙一天堂”的典故。我今天的讲课将围绕微语言、微广告、微行为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最美“微”力量。
微语言,大力量
曾经有一位伟大的“妈妈”。她用双手接住了一个从楼上掉落的不属于自己的孩子。导双手骨折,可她也并没有怨言,同样坦然决绝地留下了一句话——大家应该拒绝袖手旁观,是的,她就是“最美妈妈”吴菊萍。一位舍己为人的“妈妈”。“大家应该拒绝袖手旁观。”
多么简单的一句话,微小的语言,却也有着大大的力量,她的一句话扶起了多少跌倒的道德,让人们看到了道德之光在闪耀。她的伟大行为,她的简单一句微语言,又有多少人能做到,又有多少人为自己的可耻行径感到惭愧了。一句简单的话,有时候真的能够爆发出大大的力量,给社会带来正能量,让社会更温暖,更有序。
微广告,大幸福
接连不断的电话铃声带来的不是热闹,而是更加清冷的沉寂。电话那头是儿女、孙子忙忙碌碌说着不回家吃饭,电话这头却只剩下老人独自坐着,让自己的兴奋的心随着一桌饭菜慢慢变凉。闭上眼睛,父亲沉稳的声音让大家心安:“你放心吧。我啊,吃得饱,睡得香,一致点都不闷。你妈?你妈妈没在呀,她出去跳舞去了。没事儿,没事儿的。”可是看到电视屏幕上父亲孤零零行走时颓唐的身影,看到年迈的父亲照顾着生病住院的母亲,相信每个人都为父亲的谎言深深自责,是的“老爸的谎言,你听得出来吗?”相同的地方,相同的人,不同的是儿子在慢慢长高,妈妈在慢慢变矮;儿子越跑越快,妈妈步履越来越蹒跚。当大家看到年轻时可以活蹦乱跳的妈妈,渐渐变成只能站在原地呼唤快步行走儿子的老太太时,相信每个人都会深深自责,是的,“别爱得太迟,常回家看看。”
忙碌的时代,忙碌的脚步,小小的公益广告,微小的力量,让人们停下脚步注视和反思。“微”言大“义”,言出了大家时代所需要的对亲情的回归。广告虽小,影响却大,它反射的是社会对公民幸福感的关注,它触动了每个人最最本质的愿望,“别爱得太迟,常回家看看。” 微广告让人们停下来关注幸福,关注爱。
微行为,大道德
地铁车箱内,地板上一个空的易拉罐,人们不断地踢来踢去,画外音以足球比赛的形式作讲解,将人们的行为比喻成球赛中的传球,人们都看着这个易拉罐,但是没有人捡起来,终于易拉罐被踢到了一个孩子的脚下,他捡了起来,丢进了垃圾筒。画外音:“球进了!”垃圾筒上的文字:“公德比赛,今天起正式开赛”。做起。
良好的社会公德,要从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。一件小事或许微不足道,但由无数小事所聚成的正能量却创造了众志成城的奇迹。作为普通个体的大家,应该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,凝聚公益力量,转播社会功德,将点滴善举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发出自己微薄却震聋的呼喊,继而感染带动身边人。
大家都在寻找最美,常常把最美归结于有作为的为人和潸然泪下的人与事,而往往忽略了身边的那些微广告、微语言、微行为。或许它们很渺小,但它们以微弱的力量影响着大家。 从微广告到微语言直至微行为,“微”力量不曾退却,它们以变换着的姿态告诉大家:广告不分华丽、语言无谓长短,行为不论大小,贡献自己的微小,也能成就世界的伟大。各位党员同志,当大家感受着最美“微”力量带来惊喜、创造奇迹的同时,让大家也赶紧行动起来,用微小的力量发光发热,让美在微弱中绽放!